SRA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出处:网络整理 发布于:2024-02-20 16:15:42
SRAM电路通常由存储矩阵、地址译码器和读/写控制电路(也称输入/输出电路)三部分组成,如图7.3.1所示。
地址译码器一般都分成行地址译码器和列地址译码器两部分。行地址译码器将输入地址代码的若干位译成某一条字线的输出高、低电平信号,从存储矩阵中选中一行存储单元;列地址译码器将输入地址代码的其余几位译成某一根输出线上的高、低电平信号,从字线选中的一行存储单元中再选1位(或几位),使这些被选中的单元经读/写控制电路与输入/输出端接通,以便对这些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读/写控制电路用于对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当读/写控制信号 R/W'=1时,执行读操作,将存储单元里的数据送到输入/输出端上。当R/W′=0时,执行写操作,加到输入/输出端上的数据被写入存储单元中。图中的双向箭头表示一组可双向传输数据的,它所包含的导线数目等于并行输入/输出数据的位数。多数 RAM 是用一根读/写控制线控制读/写操作的,但也有少数的 RAM集成电路是用两个输入端分别进行读和写控制的。
在读/写控制电路上都设有片选输入端(csc当CS′=0时 RAM 为正常工作状态;当CS′=1时所有的输入/输出端均为高阻态,不能对RAM进行读/写操作。
图7.3.2是一个1024×4位 RAM的实例——2114的结构框图,其中4096个存储单元排列成64行×64列的矩阵。10位输入地址代码分成两组译码。AA6位地址码加到行地址译码器上,用它的输出信号从64 行存储单元中选出指定的一行。另外4位地址码加到列地址译码器上,利用它的输出信号再从已选中的一行里挑出要进行读/写的4个存储单元。
‖O‖O既是数据输入端又是数据输出端。读/写操作在R/W′和csc信号的控制下进行。当CS′=0,且R/W′=1时,读/写控制电路工作在读出状态。这时由地址译码器选中的4个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被送到。‖O‖O。
当CS′=0,且R/W′=0时,执行写入操作。这时读/写控制电路工作在写入工作状态,加到∪OI/O端的输入数据便被写入指定的4个存储单元中去。
2114采用高速NMOS工艺制作,使用单一的+5V,全部输入、输出逻辑电平均与 TTL 电路兼容,完成读或写操作的时间为 100~200 ns。
若令CS′=1,则所有的‖O端均处于禁止态,将内部电路与外部连线隔离。因此,可以直接将‖OWO与系统相连,或将多片 2114 的输入/输出端并联运用。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tgdrjb.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硬盘工作原理、作用及读写方式2025/7/5 16:41:25
- ddr4x和ddr5的区别大不大2025/6/23 16:55:09
- 蓄能和储能的区别?为什么要储能?2025/6/20 17:00:26
- 高压 BMS 技术:增强安全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全面解析2025/6/20 15:46:23
- 闪存和固态硬盘有什么区别2025/6/13 17: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