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
出处:中华龙 发布于:2007-09-27 08:54:02
除了工艺控制之外,新的材料也有助于推动先进的晶体管技术。与 1nm 或较低栅极氧化层 (gate oxide) 相当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新型高 K 电介质来代替传统的硅氧化层。基于铪的材料可实现栅极介质必需的热稳定性及可加工性,能够帮助我们制造新一代晶体管。
深亚微米晶体管的电气特性带来了新的设计挑战,不仅对工艺研发如此,对系统级而言也是如此。为了实现低于 1 伏特的必需性能,我们必须解决薄连接与接合元件漏极 (race-source drain) 造成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非常严格的工艺控制。小型晶体管静态电流越高,要求的系统技术也就越高。TI 开发的技术将 OMAP 无构产品与底层工艺紧密耦合,实现了的功率效率与技术优化。
我们的许多研发力量目前都集中在实施 90nm 节点技术上,但我们仍投入资源研究 65nm 节点乃至更先进技术节点的晶体管设计。目前看来,未来系列晶体管的物理特性似乎令人产生畏难情绪,但 TI 一直以来都是解决上几代工艺技术物理挑战的者之一,因而我们还将继续在推进未来 IC 技术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TI 与位于洛桑的瑞士联邦科技学院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合作,介绍了一种使用单电子晶体管 (SET) 执行逻辑功能,并大幅降低未来半导体器件尺寸及功耗的一种可能的方法。SET 与标准 CMOS 晶体管相结合可能提供足够的增益与电流驱动,从而与单用 CMOS 相比终能在更小的尺寸上执行逻辑功能。SET 可使用单电子代表逻辑状态,因此有可能在计算应用领域将业界引领向电子的理论极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tgdrjb.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PLC 编程中急停开关触点抉择:常开还是常闭?接线要点揭秘2025/6/26 16:02:37
- 全面解析:PLC 控制柜设计原理、布局接线与原理图2025/6/16 16:12:05
- PLC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回路的隔离技术2025/6/12 17:27:11
- 深度解析:PLC 上升沿和下降沿指令的应用时机与使用方法2025/6/9 15:18:19
- 利用 PLC 轻松打造红绿交通灯控制系统2025/5/29 15:36:55